大多与民俗节令有关的事,和吃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,按时下流行的说法,舌尖上的记忆。
讲究一点的人家,端午节前几天就开始泡粽叶,泡糯米。粽叶以竹林里当年新发的笋壳为佳,包出的粽子表面微黄,透着淡淡竹香,笋壳捡回家后稍作整理,收拾成长短、宽窄差不多大小的形状,摊平对折按一定数量叠起来,用撕下来的笋壳边料扎起,一叠一叠整齐码放锅中急火猛煮半小时,捞出、反复淘洗、浸泡清水中待用。米必须选用纯净的糯米,不可混杂其他品种,以免造成香糯中出现生硬的牙感,淘尽米中混杂的砂石,换水浸泡二至三日,需要随时观察,以免温度等原因造成糯米出现发酸的状况,待米粒泡至松软发胀,用手指头搓揉,内外皆成粉状尚可,包粽子是件技术活,但也是件体力活,扎的不紧,煮出来的粽子就会出现不那么香糯、弹牙的效果。老练手巧的人包出的粽子大小均匀,棱角分明。端午的粽子和鸡蛋是标配,在加上必不可少的煮大蒜点缀,小孩睁开眼就能看见,就是上学途中断断续续丢弃的粽子叶,路标一样醒目。